魔都100> 老字号> 中式口味

魔都100:"非遗十二道"菜道道经典!上海老饭店本帮菜馆初心不变

    八宝鸭、虾子大乌参、扣三丝、油爆河虾、草头圈子……不久前,备受上海人青睐的百年本帮老字号——上海老饭店豫园店在历经一年左右的闭店装修后,终于迎来了回归,面貌也焕然一新!

    站在上海老饭店门口,远远望去即可看到由著名书法家胡铁生所写的"上海老饭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推开上海老饭店的大门,庄重大气的中式国风感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十足的东方韵味:中国红、豫园九曲桥、锦鲤、醒狮、上海市花白玉兰等元素,以简洁不简单的形式在墙壁、走廊、屏风乃至餐桌等细节上巧妙呈现。店内总计近7000平方米的空间内可容纳约1500名宾客同时用餐,大厅端庄气派,包房优雅不失格调。

    要知道,上海老饭店距今已有148年历史,是本帮菜界一块享誉百年的金字招牌。据上海老饭店豫园店厨师长、第五代非遗传承人罗玉麟介绍,所谓的"非遗十二道"全部都是自上海老饭店品牌创立以来经久不衰的招牌翘楚,它们分别是:油爆河虾、草头圈子、八宝辣酱、青鱼秃肺、清炒鳝糊、扣三丝、八宝鸭、红烧河鳗、虾籽大乌参、松鼠鳜鱼、清炒蟹粉和腐乳扣肉!这些菜不仅凸显浓郁的上海本帮口味特色,还带有浓重的本帮历史文化色彩。


    其中,多次被评为上海名菜的八宝鸭,其"八宝"是以猪肉丁、鸡肉丁,香菇丁、鸡肫丁、板栗、白果、笋丁、火腿丁与糯米一同炒拌,调制成具有上海本帮口味特色的馅芯。但实际上,老饭店的八宝鸭馅料要用到九种食材:以干贝取代味精取其天然鲜味。除了食材、口味有讲究以外,八宝鸭对外观也有高要求,比如:鸭腹必须朝上,鸭脖和鸭头则""在鸭身下面,"由于鸭腹内塞满了馅料,吃时只需要用筷子或者调羹轻轻地在鸭腹上一划,鸭子就像切豆腐一样被轻松划开了",罗玉麟说。

    扣三丝则采用了金华火腿丝、笋丝、鸡肉丝、猪肉丝被切成长短粗细均匀的细丝,是一道"淡中出味"的汤菜。扣三丝上桌后立在清汤之上,可谓亭亭玉立,红白相间根根分明,整道菜色泽清淡雅致,造型美观清秀,汤汁澄澈明亮、鲜美醇厚。不但如此,扣三丝吃起来也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上桌后服务员会先请顾客欣赏其优雅的造型,随后再用公筷将其拌匀后品尝。

    至于红烧河鳗则做起来虽然并不算难,但难的是怎样做出这道菜独有的"自来芡,"因此,烧出胶质感的同时,鱼皮、鱼肉还要糯而不烂,这才是真正的本帮红烧河鳗",罗玉麟介绍,而上海老饭店的红烧河鳗兼顾了软糯香滑特点,也由此成为了人气居高不下的招牌菜之一。

    此外,谈及虾子大乌参,罗玉麟也依然津津乐道,对于这道菜的改良版菌菇扒海鲜,也有着十分独到的见解(详见视频3分14秒)↓↓↓

    上海老饭店最早原名荣顺菜馆,历史可追溯至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相传当年,浦东川沙县人张氏夫妇因擅长烹饪菜肴,在当地远近闻名,后来两人就从浦东来到了城隍庙西首的旧校场路,在里面租下了一间单开间门面的二层楼街面房子,开了一家名为荣顺菜馆的小饭店。当时,饭店是前店堂后灶间的格局,店内只有3张八仙桌,其中一张桌子还只能靠壁而摆,故也被称"两张半台子"。由于夫妻俩选用的都是一些价格相对实惠的原料来烹制一些家常菜,特别亲民,因此生意便越来越红火,单开间变成了三开间门面,两张半桌子也增加到了12张。后来,夫妇俩的儿子也继承家业并将饭店从原先的一层楼翻高到了二层楼,还创新出了一批看家菜,如椒盐排骨、红烧狮子头、红烧鮰鱼、草头圈子、八宝辣酱等。

    至于"荣顺馆"后来又是如何变成"上海老饭店"的,那是因为当年的上海人对于经常去的地方喜欢叫"老地方",久而久之,去荣顺馆吃饭就变成了"到老地方去",后来就干脆说成"去老饭店"了,如此一来,"老饭店"三个字也就在大家口中越叫越顺,变成理所当然了。于是,到1965年,老荣顺馆迁至福佑路242号的时候,便正式更名为"上海老饭店"并经营至今。

    如今,上海老饭店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的保护单位,但其传承本帮味道的初心,始终没变。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www.eschen24.com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图文/马逢珏 视频/陈雯蔚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