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乘客少还占用专用车道?临港中运量频遭吐槽,记者实地探访真实情况

  30.5米的超长车身、自主研制的DRT数字轨道胶轮电车制式……2021年7月,临港中运量凭借着酷炫的外观和满满的科技感赢得了不少市民的关注。1号线开通当天,沿途的居民纷纷奔赴站点一睹其风采。去年,2号线紧随其后开通运营,临港新片区内部的交通环境因此再上一个台阶。

  不过,围绕着中运量的讨论,也自那时起开始热烈。在社交平台上,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不断交锋:有人指责“乘坐的人少,还占据车道导致堵车,实在浪费”,有人则说“提前建设很有必要,很多线路当时刚开通时都被质疑过,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关于临港中运量,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意见分歧?记者实地走访展开调查。

  “专用车道”加剧拥堵?

  又一次踩下刹车后,完颜气愤地拍响了喇叭。

  这几乎是他每日上下班的常态:驾驶机动车到达临港大道地铁站附近,车流速度变得缓慢,单向3车道的马路右侧,不时有网约车停车上下客,再加上从枢纽中接连驶出的公交车,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往往要耗费近10分钟的时间。本就焦急上班的他,看到左侧的一根中运量专用车道内“空空如也”,不满情绪随之涌上心头。

  其实,对于临港中运量的建设和开通,完颜起初是支持的,“毕竟这也是城市公共交通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随着临港新片区的建设,机动车数量也随着人口的增长增加,以临港大道附近的保利铃兰公馆和宜浩欧景小区为例,目前入住的居民分别为900户左右和800户左右,车辆拥有量均超过1000辆,临港大道的通行压力随之骤增。也正是因此,看到客流量稀疏的中运量1号线24小时占据专用车道,部分临港居民颇有微词。

  5月15日早7时50分左右,记者在临港大道地铁站附近目睹了完颜口中的客流“反差”:正是早高峰,道路正中间的中运量候车区域,稀稀疏疏地站着10来个人,而另一旁,往两港大道方向的机动车络绎不绝,可供机动车通行的2条车道上,排队通行的车辆长龙看不到尽头。“能不能取消24小时的限制,考虑分时段开放呢?”车主们呼吁。

  △道路上车流看不到尽头,站台内候车人数仅十来人。

  与此同时,临港大道附近的居民也开始对中运量1号线提出质疑。质疑声源自去年12月份,万科金域澜湾小区西南门外的一条人行横道突然被“抹”了个干净。居民薛先生介绍,该人行道连通了南北两侧的居民区,是居民送孩子上下学、生活购物等生活所需路线,可如今,居民要到达对面的超市,必须多绕五六百米的距离,十分不便。“当时我们也投诉过,相关部门通过12345反馈说是为了保障中运量高效通行。”这一回复在小区引起了争议。“平日里看到中运量上的乘客寥寥无几,本来就浪费了车道,为什么还要牺牲我们的便利?”

  客流量不算惨,但也不乐观

  事实上,占据大量资源却没有乘客,这是附近居民质疑临港中运量浪费的核心问题。开通运营已近2年,临港中运量的客流量真如此不堪吗?记者接连几天前往临港,就中运量的客流状况开展调研。

  5月16日15时27分,在临港大道站点,往鸿音广场方向的1号线站台上已有16个人在等候。3分钟后车辆进站,记者随着乘客一起进入车厢,此时,车厢内已有六七位乘客就座;接下来的纪青路站、申港大道站、橄榄路站,一共上客7人,等到了水华路站,一下子涌上来20多名身着校服的学生,加上此前的30多名乘客,车厢的52个座位已坐得满满当当,还有不少人站立在车厢中间。据乘务员介绍,水华路站恰好设置在临港新片区的学校附近,此趟车赶上放学,学生比较多。而此后3站,上车的乘客寥寥无几,车上的人也纷纷到站下车,最后统计下来,整趟车的上下客人次在70人次以内。

  △5月16日15时40分左右,水华路站涌上不少乘客。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www.eschen24.com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栗思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