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要闻

边风炜:极端估值分化凸显围城效应 精耕细作将是2022年关键词

    

 

相比于“胀”的担忧,此时我们对于“滞”更担忧。在经历了近三年的赛道投资后,2022年注定是自下而上的一年,极端的估值分化也意味着当下情绪的围城效应尤为凸显,明年的交易也许就是两句话:“好的还能有多好,坏的还能有多坏”,精耕细作将是2022年的关键词。

    最近指数波澜不惊,板块轮动较快,整体赚钱效应一般,各大券商纷纷召开年度策略会,对于2022年谈得最多的就是“弱复苏与小通胀”。

    经历了快两年的疫情时期,全球流动性宽松的顶部呼之欲出;在此期间,从原油到工业品,从各类大宗到日用品,上中下游的价格在流动性的推动下基本涨了一遍,虽然CPI的数字看着还好,但如果逛下超市,会发现油盐酱醋在最近纷纷提价,此时对于“胀”的担忧开始逐步显现。

    不过考虑到PPI的逐级回落,整个通胀要大幅崛起的概率很低,“小通胀”更多将从PPI逐步向CPI转移,消费品将在成本的推动下不得不提价。

    此时相对消费品提价更令人担忧的是“弱复苏”,提价不可怕,可怕的是提价后销量的下滑,在上游成本不断上涨、运输成本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大量必选和可选消费品在国庆节后纷纷选择提价,但从双11期间与日常销量对比来看,感觉大量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有所增加,双11前后销量的急剧下滑和双11期间的销量大增更多反映了总体需求的“滞”,对于需求的复苏似乎依然令人担忧。

    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在过去大部分时间习惯了靠投资拉动,近两年靠出口拉动,而在消费端长期是靠地产拉动,此时大量的政府债务拖累着投资端,出口端面临着增速的快速回落预期,仅剩的消费端虽然有新能源车、风光电的不断输出,但与地产建筑产值相比依然杯水车薪。

    相比于“胀”的担忧,此时我们对于“滞”更担忧,CPI的回升必然压缩货币的松动空间,财政在土拍不顺、疫情期间医保大量支出等背景下有心无力,此时是走老路还是“拿出夜壶先过冬”,让我们拭目以待。

    至于投资,在经历了近三年的赛道投资后,2022年注定是自下而上的一年,极端的估值分化也意味着当下情绪的围城效应尤为凸显,明年的交易也许就是两句话:“好的还能有多好,坏的还能有多坏”,精耕细作将是2022年的关键词。(作者为国泰君安上海研究总监)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www.eschen24.com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财经 作者: 责任编辑:杨宵敏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