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综合

查出1类致癌物,核辐射超标1000倍!这种“保健石”千万别买

近日,大连海关

所属大连周水子机场海关

在监管进境航班时

1名入境旅客在通过

海关固定式核辐射监测门时

引发报警

经现场关员复查,该旅客携带的一袋“保健石”核辐射超标,辐射量达105微西弗每小时,超出现场本底值1050倍。

仪器分析结果显示为

放射性物质钍-232,

该物质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1类致癌物清单。

据了解,这次大连海关查获的“保健石”中含有的钍-232,为天然放射性核素,一般以氧化物的形式潜藏在矿物之中。钍-232同位素的半衰期约为140亿年,它通过一系列放射性衰变过程转变成其他核素。

钍-232独特的放射性特质,使得它在医学领域应用较多,可以作为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和放射治疗中的原材料。此外,它还被广泛应用于X射线荧光分析和核医学诊断等方面,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医学领域对于钍-232这样的放射性物质的使用,是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操作流程的,患者在接受放射性治疗的过程中,受到的辐射量也是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

上述这名旅客从境外携带入境的“保健石”,不仅辐射量严重超标,而且处于无防护状态。如果长期接触这种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类致癌物清单的物质,患癌症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因此其行为实在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是世卫组织的专门癌症研究机构,其发布的“致癌物分类”,是指某种物质增加了人体癌症风险的证据确凿程度,而不是风险程度。根据 IARC 的评价结果,致癌物共分为4组。等级最高的“1类致癌物”表示“有很确凿的证据,显示该物质能增加人得癌症的风险”,同在“1类致癌物”列表的有烟草、石棉和柴油发动机尾气等。

事实上,我国海关已经多次在入境旅客的物品中查获过辐射量严重超标的所谓“保健石”“能量石”之类的危险物品。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www.eschen24.com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梦想天空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