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到北外滩这个集市“秒回”90年代!小剧场+商业体,深度融合效果如何?

  在曲阳百联的六楼,邻剧场的外观看似集装箱,走进去,则是一处可容纳两百余人的演艺空间。负责人吴昊波介绍,这里主打亲子剧,比如创星剧团的科普儿童黑光剧,又比如白领社群喜闻乐见的戏剧沙龙或社区中老年偏爱的戏曲导赏:“大的标准剧院可能是单一的,它只能演一定规模的戏。在大剧场之外,我们还要消化很多中小型的演出,对于孵化的、青年艺术家的扶持,小剧场就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吴昊波补充道,事实上,邻剧场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一家由刚刚毕业的年轻人组织的剧团,经过约两年的培育,已经成功从“小剧场”演到了“大剧院”。这也凸显了小剧场在当下文化市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仅虹口区就新增了8个“演艺新空间”,成立四川北路演艺新联盟,打造北外滩艺术岸线,欢空间、影梦里剧场、北外滩奇观剧场等一批各有特色的小剧场正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家门口的好去处。

  话里话外

  演/艺/来/了

  商/业/准/备/好/了/吗

  陪伴上海人30载的太平洋百货即将告别的消息,这周刷屏朋友圈,又有人提出了传统商业未来该如何生存的“灵魂拷问”。一成不变的老路子或者全面转战线上,似乎都不是良方。

  不久前,在某大型演唱会散场时,紧邻的大型商场已经临近关门时间,一家以服务著称的火锅店派出大巴接歌迷去8公里以外的店里吃夜宵,场面火爆,甚至成了小型歌迷会。暂且抛开这样的做法是否合规的讨论,至少佐证了一点,那就是只要愿意动脑筋,找准痛点,消费者自然乐意来买单。

  网上有个热词叫“流量经济”,其实这并不仅仅适用于线上,一场线下演出带来的大客流,对周边的商圈都是潜在的市场。在这次对小剧场的调研采访中,有位业内人士说,百老汇1美元的票房可以带动约10美元的附加消费。小剧场虽然或许暂时达不到这么高的撬动比,但对传统商业的发展来说,仍是一种很好的思路。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www.eschen24.com

本文来源:话匣子 作者:话匣子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