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 建筑> 名人故居

魔都100:曾是别墅也是学校 追忆上海百年洋楼查公馆 (老宅篇)

如果有人问,上海是一座怎样的城市,那么很多人肯定会说,它是一座发展很快,非常现代化的城市。它有着很多的高楼大厦,是一座时尚之都,还有许许多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没错,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不一样的上海,在大多数人看来,上海有着无限的未来和与日俱增的国际地位,但却很少有人去了解上海的历史和文化。上海虽然不是一座古都,但是它却在一个特殊的时期迅速发展起来。并且不断吸收着西方的文化,使其和本土文化融为了一体,从而产生了上海独有的文化,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给上海这座城市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也充分体现在了衣食住行的每一个方面,比较典型的就是上海方言和建筑。上海话中吸收了很多的外来词,即形象又特别。而上海的建筑则集世界各国之精华,能让你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各种不同国家风格的建筑。但随着战争以及城市的发展,许多老建筑都遭到损毁,即便幸存下来也因无法适应城市发展需求而面临被拆除的窘境。

那么,老建筑就真的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么?事实上并不是,接下来要讲的就是这么一座因科技力量而重获新生的老建筑的故事。它就是几经损毁,一度成为学校,还被强制搬迁的邱氏住宅,如今已转身变为“查公馆”。

 

说到查公馆就不得不提它此前的主人,就是“邱氏兄弟”邱信山和邱渭卿两人。邱氏兄弟二人从山东来到上海谋生,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只能做点苦力活。机缘巧合两人来到了谦信洋行打杂,但由于勤勤恳恳深得德国人赏识,没过几年便成为了谦信洋行的买办和代理商,负责将染料销往青岛、济南、烟台等地。

借此机会,兄弟两人也积累了不少的财富,并和谦信洋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好景不长,随着一战的爆发,1917年当时的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开始查封德国在华机构。德商们慌了,开始纷纷撤离,谦信洋行此时也是匆忙此持有的固定资产和货品以低廉的价格转手变卖。邱氏兄弟此时也是将此前积攒下来的财富购得了不少染料货品,同时也以低廉的价格将这撞房子买下,此后便成为了邱氏兄弟的住宅。

这里有个小插曲,一般来说一家洋行在华只有一个买办,很少会出现多名买办的情况。但是作为曾经上海滩染料大王的周宗良是公认的谦信洋行买办,其通过收购洋行撤离时抛售的染料发家暴富。可如果按这种说法,“邱氏兄弟”也同样是谦信洋行买办,那这样一来几人的职务就发生了重叠,感觉不太合理。

然而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兄弟两个此前只是谦信洋行的普通工人兼代理商,在洋行撤走时也同样购得了一些货品,并靠着自行开办的“广太源”颜料行致富,然后才建了这老宅。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没有更多的资料能加以说明和证实,孰真孰假只能由大家自行判断了。

在此之后,邱氏兄弟就正式成为了洋房别墅的主人,这里也被称为邱氏住宅。原本这里有2栋房子,兄弟两人一人一栋,但西面那栋在后来的民立中学改造时期被拆除了。

据说当年两兄弟喜欢奇珍异兽,因此在花园里养老虎、蛇、鳄鱼、穿山甲等动物,有时还会骑马去郊外打猎。他们还养过2000多只鸽子,每天清晨鸽子出笼一飞,整个天空就被遮掉了一半。不知道现在人民广场养的那些鸽子是不是从这里借鉴过来的。

2010年该地块进行整体商业化改造,民立中学搬迁至新校舍,而仅存的一栋邱氏住宅则进行了整体平移和修缮,这栋住宅成为了如今的“查公馆”。查公馆以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独树一帜,见证了上海大中里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上海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人文坐标之一。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www.eschen24.com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严佳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