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 人物> 文化名人

魔都100:用艺术的语言架起友谊的桥梁 走进赵津羽的“昆曲+”人生

 

    走出国门让昆曲走上能舞台 赵津羽用她的“昆曲+”收获众多日本粉丝

    作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播种者,自2007年至今开设的各类昆曲讲座、演出、教学、录制和直播的昆曲微课和慕课、微讲演、微剧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几千场。线上线下几十万人次。赵津羽希望昆曲能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次她把这样的文化理念带到了日本。

    2023年7月,赵津羽受邀来到日本东京梅若万三郎家舞台交流演出,与日本古老的“狂言”艺术同台,为日本观众带来了昆曲经典《牡丹亭》和《红梨记》片段。

    狂言是日本的传统表演艺术之一 ,诞生于650年前的室町时代。日本狂言、能剧合称为“能乐”,在被称为“能舞台”的专用舞台上表演。2001年,日本能乐和中国昆曲一起被选为世界首批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当天的狂言演出,是由能乐非遗传承人奥津健太郎和奥津健一郎父子带来的狂言《桩子还是人》、狂言小舞《名取川》。演出过程中,奥津健太郎还教授现场观众狂言表演的唱念。在东京艺术大学就读狂言专业的奥津健一郎作为守护在日本传统艺术舞台上的新生力量,也得到现场观众的高度称赞。

    相比日本狂言的夸张动作、丰富表情,以及轻松诙谐的生活化表演,中国的昆曲更多了一份诗画的意境美。赵津羽和搭档李伟丽老师一起为大家表演的《牡丹亭-游园》片段,描绘了杜丽娘在婢女春香的服侍下精心梳妆打扮,为去游春做准备。在梳妆过程中三次照镜子的表演,表现了人物三次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与镜中人的交流。《红梨记-亭会》片段则是讲述了谢素秋在月色下要去赴一场美丽的约会。两段昆曲闺门旦表演细致生动,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观众。

    两种文化艺术的魅力在此次交流演出中,绽放光彩。无论是学习狂言的念白还是体验昆曲的水袖,观众都非常踊跃和积极,台上台下气氛热烈。此次的日本之行,可谓是赵津羽走出国门推广昆曲的一次很好尝试。

    舞台上的昆曲,代表了中式美学和戏曲艺术的最高境界,而来到台下,赵津羽用她的“昆曲+”理念,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体验,让日本观众沉浸式中国昆曲这门古老戏曲艺术的魅力,收获了众多的日本粉丝。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现场一位日本小朋友,第一次穿上昆曲的服装上舞台体验水袖,就被昆曲的魅力深深吸引了。结束后他还拿着赵津羽写《我的昆曲+》一书请赵老师签名和合影,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名小粉丝。

    谈到这次日本之行,赵津羽坦言虽然此前也曾多次到日本进行各类演出和雅集活动,但以这种讲演、互动、观众参与的形式进行艺术交流表演还是第一次:“与奥津先生结缘起于2018年,由上海市文联推荐来到昆曲澎派艺术中心进行的艺术交流和演出。为了今年7月这一次难得的演出交流,奥津先生前后筹备了几个月的时间,可见其重视和珍惜程度。在演出前,奥津先生特别还安排了赵津羽与梅若万三郎家年轻的能剧传承人梅若纪佳女士进行交流会谈,共同探讨传统艺术在传承和推广过程中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而最让赵津羽感动的,是82岁高龄的梅若万三郎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见面交流。

    面对这次的昆曲海外推广的收获,赵津羽谦虚地表示,接下来还会更加努力把昆曲带向世界:“优秀的文化艺术能让大家产生美的共鸣,希望在未来能得到更多支持,助力我们把昆曲带向海外,带向世界。艺术可以跨越国界,也可以互通心灵,希望能用艺术的语言架起友谊的桥梁。”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www.eschen24.com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